一本讓你相信,自己的信念如魔法般無所不能的書。 看完我就去買了粉筆在地上畫五芒星施法了XD
魔法,簡而言之,就是欺騙他人你所杜撰的世界才是真的。
會那麼喜歡,除了地獄題材,讓我想起一部我超愛,但又有點害怕的布萊德彼特《七宗罪》電影,下意識覺得主題應該會很有趣之外,主角又是劍橋大學主修分析魔法的兩名頂尖學生,比照台灣就是系上的書卷獎+獎學金得主。情感投射在優秀的人身上,自然而然就喜歡上男女主角,尤其女主角愛麗絲又喜歡攀岩,一讀就欲罷不能。
接著是魔法,書裡頭寫的魔法,不全然如哈利波特般不切實際的,而是參雜了真實,像是邏輯學、語言學、以及各種悖論。
最重要的是,你要相信,相信在自然法則中,那些「看似自然,實際違背常理的信念」是正確的,說難聽一點是欺騙,先騙過自己,才能騙過全世界,然後魔法就成真了。
看完很推,想去買作者匡靈秀的另一本《巴別塔學院》了。 讀得過程中,覺得作者應該是語言學家,一看作者專欄果然,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系。
覺得厲害的作家就如傳教士般,讓你喜歡上他喜歡的東西,像是各國語言、希臘文、古埃及文…
—— 以下摘錄自書中,是一些喜歡的觀念跟句子 ——
Paradoxa 悖論
在魔法的世界中,悖論是關鍵元素 它源於希臘的兩個字根:
- para 對立的
- doxa 信念
只要撒個謊,所有法則都能被推翻,即便所有證據都顯示事實恰恰相反,你要在腦中得出一個結論, 憑藉堅強的意志力相信其他的一切都是錯的,你必須看見顛倒的世界。 要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,需要自欺欺人,一心一意追求目標的強大信念。
這根本在鍛鍊心志, 想起了顯化:
我想了 -> 我信了 -> 我做了 -> 我有了
跟書中施法一樣,你要先想到一個邏輯悖論,然後你相信這個悖論,施法念咒,之後就成真了。要是真實世界也可以如此那該有多好。
言語暴力
愛麗絲相信,教授貶低你,對你爆氣或頤指氣使,是因為他在乎你。 身為魔法師都有這種自欺欺人的能耐。看不見真實,因為他們活在謊言中。
教授對學生根本是霸凌。從第三者的角度看這件事相當容易,但當你是主角本人的時候根本深陷泥沼,很難看清事實,不然大多數人也不會陷在一段失衡的關係中無法自拔。
人生是璀璨的煙火?
愛麗絲一開始對於人生的觀念是:
20 歲的時候榮耀一生,然後只活到 3, 40歲;也不要終期一生一事無成,最後變成 7, 80歲流著口水的老頭
所以他用自己的陽壽,去換取教授的生命,不過到最後,他改觀了,跟閻羅王要回自己的壽命。果然地獄讓他有所成長,知道珍惜生命很重要!
雖然人的壽命在廣袤的宇宙是曇花一現,但就因為是曇花一件更要珍惜,不能再更短了!!!
陰陽亭
連結生與死的交界。一位論地獄入門,所有靈魂在進入冥界之前,必須走過的橋樑; 生者與死者世界之間的過度空間,在這裡,雙方可以勉強瞥見彼此。 剛死的人會先到這裡,所以在命案現場有時候會鬧鬼,不外乎就是這些剛死之人的靈魂在惡作劇。
水仙平原
不屬於地獄的任何一殿,只是個等候區,剛去世的人還驚魂未定、不知所措, 靈魂就會在此逗留,他們有無止境的時間和空間來適應新環境,搞清楚狀況,再決定繼續前行。 有些人在進入下一個階段前需要時間,來回顧往事,那些生前留下的遺憾以及未能實現的願望, 他們不急著接受現實,有些人則是為了留下與家人團聚再一起投胎,有些則不信輪迴, 在平原上等候,因為他們堅信復活日即將到來,他們只需要在恍惚狀態中等待末日審判即可。 有些人則是出於對地獄的恐懼,無止境的無聊時光總比他們應得的懲罰要好。
有些靈魂會困在這裡。
三十年⋯還在這。
放下
不想投胎的原因,是因為覺得,失去自己的身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,如果沒有有了記憶,背景,人際關係和定位,你又是誰呢?如果你來世的命運比前世更糟糕怎麼辦? 他們是一群魔法師,他們不想變成別的東西,覺得輪迴就是在碰運氣。 他們不想要放掉劍橋的學歷,他們不想賭輪迴後能不能再進來,他們怕輪迴後到貧窮線以下。
讀盡了,放不下,希望自己走到這一步的時候,也能懂得,放下。
妄想
魔法學院研究所取得成功的關鍵,只要夠會妄想,就無所不能😆
地獄第一殿 傲慢之殿
superbia 自大 對孔子來說,傲慢之殿關的是小人,心胸狹窄的人只顧追求虛名,而非本質。虛名和本質不相稱。
讓我想到「冒牌者」。 從這裡畢業要能夠會定義「好」為何物? 突然想起大人學的,何謂「好」人? 心理師也跟我說過,期待一個遇見可以對我「好」的人,那你「好」的定義是什麼?
相信
魔法的訣竅
有一派分析魔法師被稱為直覺主義者,其主張為:歸根結底,魔法的重點不在於其中的數學、邏輯或語言學概念有多複雜,讓咒語發揮作用的臨門一腳是信念的力量。 自欺欺人才是核心。 你必須收集足夠的證據來說服自己,世界可以是另一種模樣,如果你能成功欺騙自己,就能欺騙全世界。 就算不是直覺主義者,也會採用這樣的做法,反正沒什麼損失。 前面花了不少功夫做研究,畫出魔法陣,最後還是閉上眼睛,心誠則靈。 魔法就是一種願望、一種祈禱,再加上一點虛構的元素作為錨點。
定心咒
書裡的定心咒我滿喜歡的
感覺適用於任何時刻,只要你覺得緊張、慌張、就可以默念。 現在就來寫寫你的定心咒吧!順便定義自己的樣子。
我是⋯ 我現在⋯ 一切都會很順利,很順利很順利
我是崔雅青 我主修農業、是個軟體工程師 我樂於分享自己覺得好的一切
忘川
地獄的忘川,會有孟婆,孟婆會用忘川的水釀成酒,讓過的人可以忘卻前世
「閉上眼睛,忘記一切事情,或許是救贖」
讀到這一段突然覺得,好像有很多煩惱的人,不再留戀人世的人,因為太痛苦,所以想要選擇⋯自我了結這條路
可能當下會覺得如釋重負,所以這時就很需要旁邊有個人可以喚回他:
「但別忘了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」。
是呀~比起唉聲嘆氣、自怨自艾、一心尋死,隨便一件事,都更為重要,畢竟沒有人會覺得「尋死很重要」吧?吧?吧? 例如打給好朋友聊個天,自己去吃一間 500 輯料理,聽聽心理敲敲門的 Podcat、去誠品拿起一本排行榜上的書來翻翻。
神的恩典
忘記是神賜予最大的禮物, 不會忘記、過目不忘是種懲罰。
我覺得是恩典~ 謝謝老天給我一個不怎麼聰明、記性不怎麼好的腦袋,覺得感恩。 好的壞的都忘掉,煩惱就會少一點。
第二殿 慾望之殿
淫慾爆食, 懲罰就是那些自己喜歡的東西,阻止自己離開的人就是自己
你最渴望的是什麼?
第三殿 貪婪之殿
前面兩殿的罪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,傷害的是自己,但貪婪會涉及陰謀,以及對他人的惡意。 若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就必須確保其他人得不到
守護戀人久別重逢的女神
他們遇到織女:「你們的生命轉瞬即逝,你們一輩子都在思考要怎麼做才能永遠在一起,你們甚至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」 織女出了囚犯困境,考驗忠誠。
幸福是比較出來的?
酒越沉越香悖論: 假設你收到一瓶葡萄酒,他會隨著時間越陳越香,沒有上限。再假設你長生不死,那什麼時候喝這瓶酒最合理呢?一旦開瓶,就等於選擇了比不上未來的酒,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永遠不開瓶,反而是最糟的選擇,因為半滴酒都喝不到。
愛麗絲的回答是,唯有抱持著接受令人滿意的結果而非最佳結果的態度,才能避免最糟糕的結果。
但這則悖論的啟示在於,幸福是相對的,不是絕對的。這代表只要比另一個人撐得更久,就算在開瓶前堅持10分鐘也好,至少你就不會是那個喝到最難喝的酒的傻瓜。
那我可以當個傻瓜。
第四殿 憤怒之殿
但丁將憤怒之殿描述為斯堤克斯河的沼澤。 沼澤中居住著憤怒又赤裸的靈魂,他們會自相殘殺,也會傷害自己,怒火沸騰,沼澤也隨之冒泡。
這讚歌:他們只在喉嚨裡咕嚕/因為他們說不出完整的語音。 憤怒不只在外的,不只咆哮,毁滅周遭,有時你只能把憤怒往裡吞,像一塊燃燒的煤炭,有時他只會灼燒你一個人,由那而外慢慢侵蝕,直到你窒息。
翻騰冒泡的沼澤,這比喻真好,如果你遇過怒火沖天咬牙切齒的人,他完美詮釋了。
承諾
狄斯城關的是,背棄重大承諾的人:「這就是你對我的意義,這是我對你的責任。」 夫妻、師生、親子
地獄很有趣,他存在的目的不是用來懲罰人的,他只不過是面殘酷的鏡子,其中反應的所有因果業報,首先都只是要顯現活著本身有多麼沒意義而已。重點並不在於改過自新,而是要反回歸正,好像是人類只是盲目掙扎的蟲子,生活都只是需要感受到一點什麼。
地獄對身處其中的人來說並沒有那麼糟,這裡就是他們心之所向。
他們最後會得到他們想要的,即使你覺得他們看起來很痛苦,但其實他們很開心。無論是感受到愉悅,還是痛苦,他們只想要感受些什麼,什麼都好。
可能
哥德爾: 「永遠都存在例外,永遠都存在無法解釋的事,意思是,在某種層面上,一切都變得有可能了。」 無限性,你沒辦法永世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晃蕩,機率和可能性終究會枯竭,所以我認為,神祇有時候也想玩玩,他媽就只是出於無聊而已。
叛軍堡壘
不要去,那裡的人都冥想到發瘋
會變的目標
人的目標,是會變的,愛麗絲帶著目標來到地獄,後來失去目標,甚至失去活著的意義,然後又找到了,新的目標
好讚,突然覺得人生目標有所更動也不是壞事。
腦袋就是需要沉澱,經歷一些事,才會知道自己,真正想要什麼
最後回到一句慾望之殿問的:「你到底想要什麼?」
放個很喜歡的五芒星們,以及彼得(男主)的地獄八殿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