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 感謝科科贊助團隊

心得

Sprint Retrospective 本書翻為自省,大家一起檢討過去,對自己的反思,

突然想到某天我們部門開 Retrospective 的時候變成 __ __ 批鬥大會。

不要檢討別人或別的部門,你能改變的就只有你自己本身

團隊自省是一種活動,整個團隊會定期停下手邊工作,一起尋找團隊可以做得更好的方法,逐漸改變團隊行為。

覺得本書用的一些方法,不僅僅只有用在團隊。

團體的最小單位是人,兩個人就可以算是一個團體,所以有時候跟朋友,另一半或家人也可以嘗試用書本的內容,應用在對話中。

本書很強調團隊的溝通與協作,而溝通協作又建立在彼此信任上。因此本書是教許多「手法」與「心態」,可以有效地建立團隊信任。

在讀本書的時候,因為前公司待的團隊有跑 Scrum,請專業的 Scrum Master 引導,個人覺得效果還不錯,但不是一開始,而是滾了一陣子。不禁想起一些 Retrospective 被團隊提出的問題,到了現在的公司,一樣會遇到…

整理了一下團隊初期最常看到的問題,不外乎是「Daily 好久,一些太深入討論的問題會讓其他人登出。」、「Retrospective 提出的問題都沒有被解決,為什麼還要開?」

順帶一題,覺得前公司的 Scrum Master 真的專業又神,他不是我們 Team 的人,卻每次都可以收斂發散的問題,整理重點。不可多得的人才阿~~~~

如果你的團隊也有這些問題,可以細細品味這本書教你如何實作,確實解決這些問題。

如果問題只有提出,沒有解決,那 Retrospective 可能會流於形式,讓人不想參與,覺得浪費時間;如果問題能有效解決,團隊會更樂於在 Retrospective 提出更多讓團隊進步的觀點。

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累積 + 不斷實作的過程,無法一蹴可幾,想想複利效應的威力。

致也想讓團隊更進步的你,共勉之。

章節摘要與筆記

Ch01. 什麼是團隊自省

團隊自省需要整個團隊停下手邊工作,討論找到更好的做事方式並逐漸改變團隊行為。

一起討論是否有更好的團隊工作方式,並考慮那些改善對工作方式的行動。

  1. 團隊自省事前準備

  2. 自省場域:要有自省主題

  3. 回想事件:

    1. 發生了什麼

    2. 你做了什麼

    3. 感覺如何

  4. 交流想法

    從自己出發!不要檢討別人!

    1. 最近使用的新遠端工具,用法不同,交流一下。

    2. 資訊共享不順暢,常常重工,可以怎麼辦?

  5. 決定行動

    1. 決定哪些想法是團隊要採取的行動並將其具體化。

    2. 確定何時何地做什麼。

  6. 改善團隊自省

    1. 使團隊自省流程變更好,例如:如何更有效利用時間,討論在「團隊自省」中交換意見、下次想討論的話題、下次想使用的手法等等
  7. 展開行動

    確實執行那些決定的具體行動,最晚在下次團隊自省時要確認行動所帶來的變化和結果,如果沒有效果,請找出原因並調整他。

不斷重複 1-7

團隊變化的速度也會加快,透過持續實踐團隊自省、團隊將會往成為一個「敏捷團隊」更邁進一步。

敏捷團隊

Agile 指的是敏捷軟體開發,基於敏捷價值觀所制定的框架與做法

2001 年 Kent Beck 提出的敏捷軟體開發宣言

藉著親自並協助他人進行軟體開發,我們正致力於發掘更優良的軟體開發方法。
透過這樣的努力,我們已建立以下價值觀:

個人與互動 重於 流程與工具

可用的軟體 重於 詳盡的文件

與客戶合作 重於 合約協商

回應變化 重於 遵循計劃

也就是說,雖然右側項目有其價值,但我們更重視左側項目。

團隊首先要注意個人與互動與客戶的合作回應變化溝通,對於團隊是必須的,促進互相理解,加強團隊內外聯繫。一個溝通順暢的團隊,可以快速收集和共享團隊所需的資訊並促進合作。

可用的軟體:團隊應儘早交付能讓客戶使用的產品,來反覆驗證假設。為了持續發布產品以創造客戶所需的價值,就必須從驗證產品假設的過程中學習經驗,並對團隊創造價值的過程做出持續改善。

「能夠透過持續學習和不斷改善來靈活應對變化,並持續創造價值的團隊」稱為敏捷團隊,對追求的終極狀態!

「團隊自省」是將一群人變為敏捷團隊的第一步!

團隊自省的目的與階段

目的:打造敏捷團隊

打造特質:

  • 積極溝通、團隊現況透明度提高

  • 團隊能迅速地一起面對問題並往解決方向前進

  • 團隊主動學習處理問題的必備知識

  • 團隊能獨立思考與行動

要「有意識」且有效地進行團隊自省才能加快團隊變革的步伐

三階段

  1. 停下手邊工作

    如果太忙碌,遇到的問題、障礙在時間與心理上有壓力,會草率應對

    如果沒有空閑的情況下繼續工作,團隊成員視野會變得狹隘

    無法關注週遭情況只能專注自己

    溝通變薄弱

    打破!

    暫停一下!

    工作流程加入停下思考的時間,使其成為習慣,即使團隊沒有意識到有問題,也需要強制性地設置停下思考的時間。

  2. 加速團隊成長

    溝通、協作 ⇒ 建立信任感

    高效團隊在日常工作中會自然地進行溝通(對話、討論、資訊分享)、協調合作,例如

    • 團隊怎樣才能立即共同承擔團隊的煩惱和問題

    • 應該傳達什麼才能消除需求認知上的差異

    • 團隊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技能不足

    成員彼此不熟悉可以

    • 討論共同價值觀

    • 互相表達感謝

    • 分享工作上的焦慮也能增加互相信任的效果

    加入能提升團隊成員之間信任的活動

    將團隊自省的時間有意義地用於「加速團隊成長」

  3. 改善流程

    「流程」是指團隊創造價值的一系列活動

    團隊信任尚未建立時就試圖改變流程,容易發生問題時追究個人責任,造成問題的人可能產生身心負擔。會加劇團隊分裂也會導致受到責難的人開始隱藏問題。信任增加才能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將團隊的思維模式轉變為「作為一個團隊的行動」。成員就會互相支援,全體成員共同向前邁進。團隊就能思考為了團隊的利益,採取能夠提升團隊表現的行動。

    當團隊要改變其流程時,應著重於「團隊如何創造價值」和「工作進行的方式」,並基於共同提出的想法來討論需要改變的部分。

團隊自省的必備事項

  • 團隊:不超過 10 人

  • 確定目的:為了什麼目的進行團隊自省

  • 時程安排:提前安排,每週固定時間

  • 時間:

    特定期間人數時間
    1 週3-4 人45-60 分
    5-960-90
    10-1590-120
    2 週3-4 人45-60 分
    5-990-120
    10-15120-150
  • 場地

  • 道具

  • 引導:引出團隊成員的意見和想法、擴展思維、整合意見、收斂想法

Ch02. 讓我們來看看團隊自省

流程

  1. 事前準備

    場地、好走動、方便書寫、白板、便條紙、簽字筆(現在多用電腦白板替代囉~

    一起準備、開始前決定一位引導者人選

  2. 創建場域

    讓大家一起提出想法,確定主題,培養「團隊共同創造團隊自省」的意識

    • 想要重新審視開發的進行方式

    • 想要思考如何提高開發品質

    • 想要提高會議效率

    全員共同訂團隊自省的進行方式:單獨回想 → 共同討論

  3. 回想事件

    回想自己進行哪些活動 → 與他人共享個人事件 → 所有人一起討論、收斂、分析

    • 發生了什麼事(歷程記錄)

    • 做了哪些事(事實)

    • 感受如何(感受)

  4. 交流想法

    共同提出改善想法,全員討論如何能使團隊更近一步成長。

    每個人都提出「團隊下一步應該做什麼」和「團隊想要做什麼」

    時間:單獨思考→ 共同討論

    共同挖掘對團隊重要的想法,選擇行動候選方案

  5. 決定行動

    將想法具體化,制定可行的行動方案:「是否可以立即執行」、「結果是否可以衡量」

    決定後必須立即執行

    記錄行動方案,確認執行狀態

  6. 改善團隊自省

    團隊自省的自省,保留結果,延續

  7. 展開行動

    團隊自省結束後,盡快執行所擬定的行動方案,如果需要觸發機制才能啟動,可以在 Daily Scrum 上與團隊分享,將其放在任務看板上用大型便利貼標示,或在線上聊天室中使用機器人定時提醒,如此建立能夠觸發行動的機制。

    思考:

    • 發生了哪些變化

    • 為什麼會發生或者沒發生這些變化

    • 是否實現預期效果

    • 下一步該採取哪些行動比較好

自省要點

  1. 正向思考:不要一直尋找缺點(做不好的部分),嘗試先關注做得好的部分,可以讓團隊優點顯現出來,較容易提出積極想法:如何改善

  2. 強化團隊優點:團員感受到「成功」或「達成目標的充實感」將激勵團隊追求更大的變革與挑戰

  3. 一點一點地改變,變化越大心理上的阻礙就越強

  4. 不畏懼失敗

  5. 解決問題核心

Ch03. 在團隊自省之前

名詞定義

Scrum 是敏捷軟體開發方法的其中之一

Sprint 短衝 Scrum 中固定的時間段

Product Owner 負責確定要製作的產品內容以及製作內容的順序,全力以赴實踐產品價值的最大化

Scrum Master 負責推進支援 Scrum 方法的人。最大化 Scrum 團隊創造的價值。

開始

  1. 可以先從聊聊團隊著手

回想,寫下,聊聊你這段時間做了哪些事?聊聊你的感覺如何?試著討論一下團隊現況,知道「每個人在做什麼工作」「遇到了哪些困難」「思考了哪些事」

互相分享彼此的工作和想法很重要

  1. 團隊現況分析

    團隊初期階段出現的問題往往是 Communication & Collaboration 不順導致

    • 團隊成員間的溝通方式?

    • 如何改變團隊溝通方式?

    • 怎樣才能在團隊實現更多協作

  2. 除了資訊共享以外,也可以討論團隊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方式

  3. 一開始無法立刻制定行動計畫也沒關係

  4. 讓團隊自省的結果能隨時檢視

  5. 即使只有一點點時間,也要記得進行「團隊自省的自省」

    一旦團隊自省的參與意識加強,就能轉為「從團隊出發,為團隊而做的活動」

  6. 與團隊確認微小的改變:

    • 哪些事情進展順利

    • 哪些事情沒有進展順利

    • 嘗試了那些挑戰

    • 得出了什麼結論

付諸行動很重要,對話中出現「想試試」,請務必鼓勵整個團隊都一起嘗試,實踐「小行動」

所有人一起決定一個小行動,累積小行動非常重要

要由整個團隊一起去改變,讓整個團隊一起參與,互相支持,消除個人化,不然會變成「他」的事情與我無關。

當團隊成員有認知,能夠實際感受並意識到「我們能夠產生變化」,「我們能夠成長」時,這種體驗將成為新變革的催化劑。

Ch04. 如何進行

1 .準備場地

好討論、放鬆心情、「Problem vs. Us」 非「 You vs. Us」—白板、桌椅排列、便條紙、音樂、零食

考量目的

  1. 希望分享團隊的狀況和狀態

  2. 希望維持團隊的成功,擴大團隊優勢

  3. 希望避免團隊的失敗,解決團隊問題

  4. 希望分享學習與覺察,並產生新的實驗

  5. 希望提高團隊信任關係

  6. 希望從不同的觀點分析團隊,包括不常提及的方面

  7. 希望對團隊的長期狀態變化作團隊自省

  8. 希望描繪團隊的未來和目標

目的會隨著形勢和事態的變化而變化

必須理解團隊自省的目的

思考結構:進行的方式

利用目的+手法把結構蓋起來

白板上寫好目的

例如 KPT 手法 Keep Problem Try

指定一位引導者:輪流當

2. 創建團隊自省的場域

  1. 確定主題

    先與團隊共同確定主題,考量目的

    今天想要討論什麼?有什麼擔憂存在?團隊目前關注的議題是什麼?希望實現的目標是什麼?與所有人討論,並確定目的。

  2. 再來決定該如何進行。

    控制時間

    紅綠燈:3分鐘

    KPT:60分鐘

    Smart 目標:20分鐘

    紅綠燈:3分鐘

    + / △:3分鐘

    打掃收尾

  3. 專注於團隊自省

    鼓勵團隊成員以「正向的」心態思考

    能尊重對方意見與獨立思考的「對話」

    專注參與

3. 回想事件

  • 按照時間序

  • 事實、感受、學習、覺察、成功、失敗

  • 聯想

  • 單獨個人回想:留 8 分鐘讓大家自己回想

  • 團隊共享:不用引導者點名,有寫白板有便利貼的,覺得輪到自己可以隨時發言

  • 將對話內容可視化

  • 深入挖掘事件細節

4. 交流想法

團隊、個人

5. 決定行動

行動具體化 5W1H Why, What, Who, When, Where, How

制定可衡量的小行動

短中長期,小行動是短期,長期的可以放成目標

立即採取行動

6. 改善團隊自省

最後5分鐘要討論這次自省過程的成功與需改進之處

這次,順利嗎?

記錄團隊自省過程

以正向的心態開始工作

簡單的方式就是邀請每個人互相感謝

為下次做準備:將應改善的內容用於下一次的團隊自省中

7. 決定行動

  • 將行動列為優先事項並將其任務化

  • 立即執行

    像是「下次的OO活動要做OO」這種有觸發條件的行動,建議在每次 Daily Scrum 中提出來有代辦的行動,提醒大家也不錯

  • 團隊全員共同跟進行動的執行

  • 對已執行的行動結果做團隊自省

  • 在工作中改善行動

  • 定期檢視行動效果

    Daily Scrum 也可以審視行動執行狀態

Ch05. 線上進行團隊自省

教你當有夥伴們在遠端時,如何準備與進行 Retrospective。

Ch06. 團隊自省的心態

  • 接納包容

    團隊共同認知事實現狀,失敗時不要逃避,犯錯不用自責,面對改善才是解方

    為什麼會發生,下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?

  • 多方面的詮釋

    水灑出來了啊/水倒進杯子裡啦

    哎呀/好棒呀

    要小心點呀/再試試看吧

    下次怎樣才不會灑出來/要怎麼做才能把水都倒進杯子呢

    多方切角改變觀察立場

    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習慣

    讓團隊成員互相啟發

  • 慶祝學習

    成功或失敗都是好的學習

  • 踏出一小步

    一步一步地逐漸改變

  • 實驗精神

    不一定能成功或失敗,都是為了帶來某些改變而進行的嘗試

  • 迅速取得回饋

    迅速執行迅速被看見

Ch07. 團隊自省的引導

引導者心態

如果你成為引導者,不要先有負擔,團隊的人是可以互相幫助的!

引導者是「推手」

鼓勵發言、引導討論、激發領悟、推動想法的發散和收斂

不追求正確答案

每個人都是引導者

Ch08. 如何進行團隊自省

100 種不同自省的手法,日本最著名的是 KPT Keep / Problem / Try

了解手法能夠為團隊實現團隊自省「目的」增加多樣的「手段」

選擇方式

這裡介紹幾種方式與手法。

  1. 初次進行可以用

    DAP ⇒ KTP ⇒ + / △

    DAP ⇒ YWT ⇒ + / △

    DAP 設定團隊自省規則

    KTP 和 YWT 兩種易於理解的手法提出行動

    + / △ 進行團隊自省改善

  2. 第二次進行

    可以把 DPA 替換為 感謝

    KPTTWT 後使用 點點投票 來篩選想法

    透過 SMART 目標 來具體化行動

    感謝 ⇒ KTP ⇒ SMART 目標 ⇒ + / △

    感謝 ⇒ YWT ⇒ SMART 目標 ⇒ + / △

1. DPA

Design the Partnership Alliance 是一種由全體成員共同制定團隊自省規則的手法。

DPA 只做兩項決定:

  • 希望在團隊自省中營造什麼樣的氛圍?

    • 開心的

    • 正向思考

    • 要用自己的話說

    • 有話直說

    • 積極地發言

  • 為了營造這種氛圍,需要做什麼

    • 笑容

    • 比讚

    • 讚美

    • 不要否定他人

    • 傾聽他人意見

    • 保持好奇發問

    • 感謝

意見交流後選擇「所有人都同意的選項」

進行方式:

最初 5 分鐘討論 「希望在團隊自省中營造什麼樣的氛圍?」

2 分鐘搜集意見 3 分鐘分享達成共識

接下來 5 分鐘「為了營造這種氛圍,需要做什麼?」

2 分鐘搜集意見 3 分鐘分享達成共識

如果有人違反規則,可以無聲地指向規則,無需用言語提醒。

劉獨自思考時間,讓每個人都發言。

高校達成共識的方法:

Roman Voting 羅馬投票法 👍 / 👎

2. 期待與擔憂

選擇團隊自省主題的合適手法,先提出擔憂,接著找尋解決方法

擔憂:

  • 目前有哪些擔憂

  • 遇到了什麼問題

  • 存在哪些不安

  • 未來可能產生哪些擔憂


  • OO 功能的各種問題

  • 希望避免類似問題再發生

  • 距離發佈不久,有什麼危險嗎?

  • 測試中是否出現更多 Bug?

  • 任務看板變得一團亂

期待:

  • 現狀中希望如何改變

  • 期望看到什麼樣的改變

  • 現在就改善以消除問題


  • 希望改善溝通問題

  • 發布後沒有 Bug

  • 重新整理使用方法

  • 清理掉不需要的項目

適合確定表面上的主題,不需要對問題深入挖掘,留給其他手法。

不用只關注當前的議題,可以提出未來可能的不安和擔憂。

3. 紅綠燈

以燈號顏色來表達當前心情的手法

道具有三色圓點點貼紙,以黃綠紅表達當前心情

紅色:相當程度的不安或擔憂

黃色:一些程度的不安或擔憂

綠色:不擔心

結束時討論起始與結束的顏色變化

  • 有什麼心情上的變化?

  • 看起來會順利嗎?

  • 還有哪些擔憂需要解決?

11. KPT

根據團隊所經歷的事件提出 Keep (保持)、Problem(問題)、Try (嘗試)三個問題,以獲得關於團隊改善的想法與手法。

事件 ⇒ Keep ⇒ Try(強化)

    ⇒ Problem ⇒ Try (改善)

12. YWT

Y:做了什麼?「有過什麼樣經歷?」

W:學到了什麼?「從中學到了什麼或意識到什麼?」

T:下一步將要做什麼?「下一步將要做什麼?」

做了什麼?

  • 團隊一起完成了什麼事情?

  • 團隊成員個別完成了什麼事情?

  • 有哪些是有意識地採取的行動?

  • 想要引發的變化是什麼?

  • 執行了哪些改善?

學到什麼?

不僅僅從自己的行動中學到的事情和領悟,還包括團隊成員和團隊在「做了什麼」中學到的事和領悟。同一件事可以看到不同價值觀和視角。

下一步:

團隊可以一起做什麼?

以他人意見為基礎,來思考新想法

20. + / △

藉由討論

+正向的事(成功或好的事

△ 變更的事(想要改善的事

來提出想法

在團隊自省中試驗了行動

輪替引導者

光姐的正面意見

已經習慣了 YWT

有隻筆沒水了

想試另外一個 App

提問「學到了什麼」很難

Ch09. 團隊自省的要素和問題

事實(主觀/客觀, 定性/定量, 成功/失敗)

你做了什麼?/你試著做什麼?

發生了什麼事?/沒發生什麼事?

哪些事情是按照計畫進行?/哪些是計畫外的事?

情緒

什麼讓你覺得{有趣}?/什麼時候?/為什麼有這種感覺?

快樂, 感激, 悲傷

時間線和事件

可以從立即想起來的地方開始

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、理想、差距

最近/稍早/很久以前發生過什麼事

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事情

即將/稍後/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

即將/稍後/未來想達成什麼事情

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是什麼?為什麼有這樣的差距

學習與覺察

有什麼樣的學習與覺察?

下一步可以運用或改進的事情是什麼?為什麼?

有什麼讓你關注或擔心的事情?

看到什麼樣的趨勢?

發散和收斂

發散: 一個想法中產生更多的新想法。

收斂: 篩選多個想法做出歸納,討論下一步達成共識。

採取行動

SMART 五原則

  • 具體的

  • 可衡量的

  • 可實現的

  • 相關的

  • 即時的/有時限的

Ch10. 團隊自省的手法組合技

首次團隊自省:

  • DPA ⇒ KPT/YWT ⇒ + / △

逐漸熟悉後:

  • 感謝 ⇒ KPT/YWT ⇒ 點點投票 ⇒ SMART 目標 ⇒ + / △

  • 紅綠燈 ⇒ KPT/YWT ⇒ 點點投票 ⇒ SMART 目標 ⇒ 紅綠燈

解決團隊中持續存在的問題:

  • 期待與擔憂 ⇒ 紅綠燈 ⇒ 五問法 ⇒ 點點投票 ⇒ SMART 目標 ⇒ 紅綠燈

Ch11. 關於團隊自省的各種困擾

舉辦團隊自省的困擾

避開和其他工作衝突的時間,瞭解不參加的原因,盡量全員參與

事前準備的困擾

嘗試團隊成員輪流當 Scrum Master,讓大家一起參與、一起準備

場域布置的困擾

不分享的人,可以用 DPA 來與全員一起制定團隊自省規則,也可以使用感謝手法ㄕ手法,讓每個人都能發表一兩句言論。產生參與貢獻意識。

另外還有許多困擾可以慢慢研究。

Ch12. Scrum 與團隊自省

確保遵守時間限制,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團隊自省目的,有效產出,不要漫無目的,拖拖拉拉。如果無法在時間內完成,就討論如何改善 Spring Retrospective 吧!

Ch13. 團隊自省的「守」、「破」、「離」

守:讓所有人都了解團隊自省。 破:熟悉特定手法後,嘗試部分改變或完全更換手法。 離:組合技的使用。

Ch14. 將團隊自省推廣到組織內部

開放他人觀摩,從小改善開始,讓有興趣的人參與